Maison

+6017-9880871

MON – SAT: 11:00 AM – 09:00 PM    |    SUN: 10:00 AM – 06:00 PM

FOLLOW

Articles

《巧手会心》儿童迎春展,透过儿童灵巧的双手,捏塑与刻画十二生肖中可爱灵巧的兔子,传达小朋友心中对新一年的展望。 十二生肖,在华人生活中,带着浓厚的文化色彩与传统意味。巴生博雅让小朋友接触与认识生肖的文化意义,从小培养儿童懂得保存与珍惜传统,同时培养儿童护生的观念。

《一只小蚂蚁》 吴亚鸿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课堂上,学生问他:“怎样才能够达到像老师那样的博学?” 苏格拉底没有正面回答,他说:“今天要大家学习一个简单的动作,各位请把胳膊尽量地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 Comprar Calzoncillos Calvin Klein 每天做三百下,能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呢? 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学生们:“简单的甩手动作,同学坚持了吗?”有七八成的同学举了手。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再问同学:“请告诉我,谁还在坚持那简单的动作?”这时教室里,只有一人举手,他就是柏拉图。后来,这位学生成为古希腊的另一位大哲学家。 Bragas Calvin Klein Baratas 或许,真正能磨练人的,使人增加毅力、耐力和韧性的,正是一些像甩手那样微不足道的小事。 看来,无法坚持做小事的人,亦无法成就大事。

迎接小宝宝的来临,妈妈眼中散发母爱的光辉。(林霜喜) 5月温馨的母亲节,巴生博雅艺术中心举办《妈妈,有您真好》儿童画展。母亲,是儿童最初开始观察的一个对象。母亲,是第一位塑造孩子行为、喜好和品味的人物。母亲,是对孩子影响最直接的人。孩子的言行举止,深受母亲的影响。今年的母亲节,巴生博雅艺术中心透过美感教育,让儿童感恩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和辛劳,也教育孩子学习母性富有爱心和关怀的情操,进而懂得关爱周围的人、事和环境。 《妈妈,有您真好》儿童画展,展出日起从5月5日至15日,时间是每日上午11时至下午5时。画展地点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巴生太平街博雅,联络电话是603-33421753。 Tangas de Calvin Klein 从年轻走到年老,婆婆的一生这样奉献了给家庭。(陈芷欣) 你来弹,我来唱,母亲慢慢地影响着孩子的气质与涵养。 (郑伊恩) 妈妈,我的好榜样。(陈盈諠) 母亲总是为一家大小的三餐而忙碌。(邓昕怡)   教育孩子就像是放风筝一样,时紧时松,让孩子有足够的成长空间。(郑伊雯) 妈妈像大树,庇护着我们快乐健康成长。(谭淑镱) 在妈妈的爱和自然天地中自由快乐地成长。(张嘉富)   甜甜的蛋糕代表我对妈妈的爱。(苏伟洛) 妈妈的背,安全又温暖。 Ropa Interior Calvin Klein Hombre (林杰丰) 一天到晚不辞劳苦,妈妈真伟大。(林炜铿) 投入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博雅师生与画友们积极参与艺术活动, 在国内外艺坛获得肯定。 2004年韩国《国际书画艺术招待展》受邀参加者,前排左起陈艾霙、谢铭香、吴亚鸿老师、郑心印、黄俊杰;后排左起黄一飞、郭云珍、吴思玮、林凤群和陈畹婷。   除了本地的展出,博雅师生与画友也积极参与国际的艺术活动。在1999年香港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受邀出品参展的是吴亚鸿、庄金秀、陈艾霙和黄俊杰。 韩国主催的2001年《国际书画艺术招待展》,受邀展出的画家有吴亚鸿、庄金秀、陈艾霙、黄俊杰及郭云珍。次年,韩国邀约吴亚鸿、庄金秀、陈艾霙、陈福财、黄燕琴、黄俊杰、郑心印和谢铭香参与其盛。 2004年韩国《国际书画艺术招待展》,博雅师生再次受邀参加出品,他们是吴亚鸿、郑心印、谢铭香、陈艾霙、黄俊杰、黄一飞、吴思维、陈畹婷、林凤群和郭云珍。 郑心印 《杜牧》 2003 黄一飞 《可乐晨夕》 2004   谢铭香 《自在》 2004   黄燕琴 《天伦乐》 2000   林凤群 《蝶影竹韵》 2004   吴思玮 《闲坐但闻香》 2004   在2001年,以陈艾霙为首,连同另外三位女画家郭云珍、李选凤和龙青云受邀在《国际女画家联盟新世纪联展》中展出。这项画展是由香港国际女画家联盟主办,2001年3月8日至11日在香港大会堂隆重举行。值得一提的是陈艾霙的作品〈传说〉受主办当局重视,选刊在画展文宣海报中。 陈艾霙 《传说》 2001 郭云珍 《三寸金莲》 2001   2003年11月,陈艾霙的代表作〈雨花石〉,黄俊杰的〈大吉利市〉皆入编《马中国际书画交流展》专辑中。 2004年年杪,在第九届世界和平书画展名家作品《艺术星空》专辑中,庄金秀、吴亚鸿、陈艾霙和黄俊杰皆受邀入编。他们四位的作品分别是、、 以及 。 庄金秀 《暮色》 1997   吴亚鸿 《静听石语》 2004   陈艾霙 《天长地久》 1999   黄俊杰 《如愿》 2002  

冀望为社会造就更多美术人才, 让美感教育提升人们的生活素质与品味。 第一届广告夜间班毕业生与讲师和院长合影 1988   博雅在1986年增设商业美术速成班,主旨是希望学员学以致用,能够在就业上有所帮助。同时,冀望能为社会造就更多美术与设计人才,让美感教育提升人们的生活素质与品味。 第一届的学员在1988年4月9日,配合博雅9周年庆典,于池龙大厦的博雅画廊举行毕业展览,邀请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部长黄俊杰律师主持开幕。该届的毕业生共有9名,他们是蔡瑞珍、符式星、萧金凤、李秋萍、李福正、陈艾霙、陈清良、张来春和杨贵欣。 第二届商业美术速成班毕业展在1989年5月8日举行,参加展出的毕业生是林秀珠、洪文祥、翁进安、Paul Abraham。上述画展是配合博雅创立10周年庆典期间所举行的。 博雅第三届商业美术速成班在1989年12月28日举行毕业展览,该届的毕业生是洪宝强、章金叶、陈日端、蔡秀枝。 1990年12月26日,博雅第四届商业美术速成班的5位毕业生修完课程,在博雅展览室举行毕业展,他们是郑国明、林先周、陆志强、陈振忠和杨志明。受邀为画展联合剪彩人是庄金秀、吴亚鸿、李福生、许中诚和陈福财。 1991年6月,第五届商业美术夜间班毕业了。4名毕业生是黄建成、郭云珍、卢耀华和黄燕琴。 第六届商业美术夜间班在1992年1月3日举行毕业展览,画展由雪州华校教师公会主席王谦怡校长主持开幕。该届的毕业生是陈文滨、王静金、黄淑贞、黄爱丽、郑丽珠和刘秀美。 是年6月,博雅为第七届商业美术夜间班学员举办毕业画展。参加展出的9位毕业生是房秀玲、吴维绿、李泰安、黄靖善、黄世忠、冯溪、郑俊健、张永安及伍秋琴。 博雅第八届商业美术夜间班在1992年12月28日,带着学成的喜悦,联手展示各自的创作。这些毕业生是陈吉全、蔡国盛、刘雅秋、郑国花、黎锦鸿、蔡玉梅、何志伟、颜建发。 第八届广告夜间班与讲师合影 1992   为了激励学员的创作和互相切磋,博雅在1994年1月举办《缤纷》插画展,并邀请巴生市议员许中诚先生主持开幕。展出作品有50多幅,参展者皆为博雅历届的广告班优秀学员,他们是何志伟、杨恭槌、李莉娜、黄美玲、王凤珠、许燕萍、沈春宝、黄佩如、陈萍萍、谢伟彪、陈志康、冯玉美、谢伟彤、杨丽仙、黄月清、颜连升、杨肃良、邱宗权、颜金施、郑亿杰、邓顺丰、叶伟荣、李雪琴、蔡庆国、陈吉全、蔡玉梅、房秀玲、黄建成、郭云珍、郑国花、李泰安、冯溪等。   《无题》 沈春宝 1994 1994年6月24日,另一批商业美术夜间班学员毕业了。他们是第九届的颜连升、李莉娜、王凤珠、黄美玲、沈春宝及杨恭槌。 经过一年的默默耕耘,第十届商业美术夜间班学有所成,在博雅举行毕业展。7名毕业生是周绣琴、许国泉、李静涌、黄佩如、陈萍萍、邓顺丰和叶伟荣。 第十一届商业美术夜间班在1996年1月6日举行毕业展,题名为《7 in 11》。参加展出的有7人,他们是黄明兴、郑美莉、廖梅芬、洪美麟、谢诗文、廖淑贞、叶丽娇和苏金炳。 博雅第十二届商业美术夜间班的毕业展,同年6月28日在博雅展览室举行。该届的毕业生是许文玲、龚秀莲、李泰成、林国辉、陆志达、杨凤莲和黄欣琪。 1997年,博雅第十三届商业美术夜间班毕业展题名为《Lucky 13》,由博雅画友会名誉顾问陈汶来先生主持开幕。毕业生是黄频华、林佩卿、黄锦杰、黄晓依和吴俊明。 博雅第十四届商业美术夜间班在1998年6月举行毕业展,博雅邀请雪州皇城艺术家协会会长庄金秀主持开幕。参展的7名毕业生是庄建业、洪庆福、叶慧敏、甘丽丽、黄静元、庄秋云和黄坚民。毕业生之一黄坚民因为喜爱画画,毕业后继续留下当研究生。 第十五届商业美术夜间班的毕业展题名为“FITTEAM”,参加展出的是吴燕珊、刘瑞琴、黄坚民和黄燕婷。 “Seek”是第十六届商业美术夜间班毕业展的主题,这一届的毕业生是黄俊杰、陈亚萍、郑汉平、张秀环、杨莎玉。上述毕业展是于2000年4月举行。前来主持画展开幕及颁发毕业证书的是皇城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刘俊科先生的代表许中诚先生。 2001年的第十七届商业广告夜间班,6位学员在4月毕业并举办画展。他们是庄锦翰、曾美琳、冯观丽、刘小慧、沈秀燕及李紫卿。画展由钟正山硕士主持开幕。 第十八届商业广告夜间班毕业画展在2002年5月举行,参加展出的是林美君、丘诗梅、黄锦杰、李桂盈、林惠娴、林泽忠、刘紫芳、沈瑞菲、陈思伶。 《时间·空间》 黄锦杰 2004   博雅第十九届商业广告夜间班于2003年6月毕业,画展题名为“美视界”,画展由亚洲文化交流中心主席钟正山硕士主持开幕。这届的12位毕业生是蔡亚萍、许丽萍、李志振、林逸瑾、伍瑞芬、翁玲娟、潘晓珍、萧韵芯、陈爱莉、张韶娉、叶日萍和张威龙。 2005年6月,第二十届商业广告夜间班毕业生是黄华桃、王丽端、郑美心、龙依琳以及邹雅华。 《网页设计》 张威龙 2003   吴亚鸿老师在新山与美术老师们作专题演讲,博得赞许的掌声。 2001   为了将二十多年的教学理念与从事儿童美术的教师、家长和有兴趣者分享,博雅在吴亚鸿的策划及监督之下,在2001年增设儿童美术师训班,这项课程的推行在本地来说是第一回,获得良好的反应。 第一届儿童美术师训班,经过一年的学习,14名学员成功修完课程。毕业生是叶润娣、李桂盈、洪丽香、蔡雅萍、丘诗梅、林惠娴、林美君、林佩思、伍瑞芬、翁玲娟、萧韵芯、陈思伶、张彩莹以及张韶娉。他们在2003年1月举行毕业典礼,邀请巴生港口州议员拿督郑灿英主持开幕与颁奖。展出作品分为两类,一为毕业生个人的创作,另是实习教学指导的儿童作品。   第一届儿童美术师训学员与导师和嘉宾合影 2003 第二届儿童美术师训班则是在2004年1月毕业,毕业展题名为“缤纷画语”,邀请巴生市议员庄秀春先生主持开幕暨颁发证书。参加画展的11位毕业生是吴思维、黄华桃、王荣笑、陈如玲、陈淑甄、尤国雄、刘秀锦、陈爱莉、傅爱薇、宋欣怡、叶日萍。 实习导师王荣笑透过游戏来教学 2003   第3届儿童美术师训班结业礼一瞥 2004     由于反应热烈,原定每年一届的儿童美术师训班,2003年7月再增设多一班,于第二年6月举行毕业典礼,博雅邀请了亚洲文化交流中心主席锺正山硕士开幕。参展的毕业生共有9名,他们是龙依琳、王丽端、陈志谦、郑美心、彭蕙君、吴岫芹、李秀珠及张咏兰。 实习导师郑美心以幻灯欣赏为教材 2004   毕业生彭蕙君从锺正山硕士手中领取证书,吴亚鸿老师与符致珊画家见证。   2005年6月,第4届儿童美术师训班学员毕业离校,他们是陈柔妤、黎八斗、谢丽珠、谢慧珠、林顺伟、谢晓菁、蔡承翰、谢维强、叶永发。毕业展题名“美的视界”,博雅邀请雪州华校教师公会主席吴清良校长主持开幕及颁发证书。 第4届儿童美术师训班毕业生,左起林顺伟、黎八斗、谢晓菁、谢维强、陈柔妤、叶永发、谢丽珠、蔡承翰、谢慧珠。   第5届的学员是刘美玉、高媚凤、邱黛玲、郑明辉、黄康尔、李静芬和彭秀珍。他们于2005年年杪举行“舞动异彩”毕业展,画展是由亚洲文化交流中心主席锺正山硕士主持开幕。 第5届师训班毕业生和嘉宾及得奖学生合影。后排左起郑明辉、邱黛玲、彭秀珍、黄康尔、刘美玉、李静芬和高媚凤;中排左起陈艾霙老师、锺正山硕士、吴亚鸿老师和黄俊杰老师。   第6届的师训班于2007年6月毕业,7名毕业生是陈月清、李妙宽、黄雪珍、李秀娴、林瑞虹、吕美洁和沈映竹。该届的毕业展览,博雅邀请了雪州双溪槟郎区州议员州议员 YB邓章钦出席主持开幕。 第6届师训班与导师合影,前排左起黄俊杰老师、吴亚鸿老师和陈艾霙老師;

吴亚鸿/Goh Ah Ang 《帘下双雄》 说到斗鸡,想起自己的一个亲身体验。那是生平第一场的斗鸡,如果没记错,该有二十多年了。 在砂拉越的一个村落,生活朴素简单,村民平时没有太多的娱乐,斗鸡是其中一种消遣。只要有人愿意出几块钱,就可看一场激烈的搏斗。 出场的公鸡,雄赳赳,气昂昂。为了胜利,主人还特别在它们的脚系上一把小刀子。当主人双手一松,公鸡便扑向敌手,张喙舞爪,使劲地攻击。 数个回合之后,一只公鸡的鸡冠被利刀削下一大片,但它仍然英勇抗敌。两只公鸡,斗得沙尘滚滚,难分胜负。后来,另一只颈项也挨了一刀,鲜血直流,哀鸣几声,终于不支倒了下去,身子不断地抽搐。 胜利的那一只,虽然筋疲力尽,但是还使劲地拍着翅膀,发出胜利的啼声。 围着的观众,也发出了呼声。间中有得意的,也有失望的。 我看了,心里有点难受。 人啊,把快乐建立在鸡的痛苦上,把愚昧强加在好胜的弱点上,高高在上地主宰了它的命运。 斗鸡这个活动,不论是在东方或西方,从以前到现在,都还是很常见的。 斗鸡残忍,可斗鸡也曾让一个人得到开悟。 话说,日本剑侠宫本武藏,多次与高手比武,每次皆获全胜。有一天,他在院子里观看双鸡相斗,悟到“在更高的地方,有一对眼睛在看着。”,因此从执著中走出来,不再四处与人比武对敌,而且还将自己毕生对剑道的感悟写成一本书,书名为《五轮书》。这本书后来成为‘日本管理的真正艺术’,他自己本身也因此成为令人崇拜的武士之一。 不但如此,《五轮书》还成为了美国哈佛商学院指定的必修课本。它与《孙子兵法》、《战争论》齐名,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深深影响20世纪许多的人。 人,往往要到了某个境界,才会知道不必刻意将别人比下来。即使把所有的对手都击败了,自己就会快乐吗?也不知哪一天,在哪一个角落,还会有高手的出现,怎么比得完呢? 如果,常常记得在更高的地方,有一对眼睛,在看着我们。 或许,我们会生活得更扎实,更美好。  

吴亚鸿/Goh Ah Ang 郑板桥作品 一对陌生母女到我的办公室来,拿出一叠的书法习作,要我给予评定。母亲一面摊开作品一面说:“吴老师您看,无论她怎样写,都没办法写得像这种字体,请您给予指点。” “为何一定要写这类书体呢?”我问。 “这是赛会指定的字体呀!如果写得不像,就不能得奖了。” 我说:“其实,无论学习什么,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让孩子增进信心更为重要。想要练好书法,就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书体,勤以练习,假以时日,就能看到成绩。”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有两个女儿,大的昵称兰姐,小的为蕙妹。父亲让姐姐临摹欧阳询的‘九成宫’,妹妹则书写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有一天,在练习书写时,兰姐问父亲:“我们都是女儿身,又是亲姐妹,为何要分别写两家书体?” 郑板桥说:“选帖很重要,选择字帖,要考虑写的人的个性。人有人品,书有书品,一个人的性格自然会反映到字体中。所以选择字帖应与人的性格相近才好。你们二人虽是同胞,可是容貌各异,性情也不同,因此才让你们学习不一样的书体。” 蕙妹问道:“爹,您当初学的是哪种字体?” “是欧体。” “可是怎么一点也不像欧体呢?”两个女儿异口同声地说。 郑板桥说:“这叫着入古出新、蝉蜕龙变。”接着说:“我最初写欧体,只顾临摹,不敢走样。后来写到形神具备时,为了要有变化,就遍临群帖,取百家之长,树立自己的风格,自成一体,当然不像欧体啦。” 姐妹俩本来就具有艺术天赋,经父亲的开导与启发,加上自身修养和锻炼,后来成了天下粉黛中的佼佼者。 临帖是每个书写者必备的体验。好的学习方法,往往是让学生认识多种书体,然后视个别的性格与气质,选用适合个人的书体进行学习与创作。在过程中,我们取长补短,从中发现自己,那才是最可贵的。  

吴亚鸿 /Goh Ah Ang   《一二三》 2003 叶逢仪作品 70年代末,本地水墨画坛的天空,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麻雀,一忽儿飞到东,一忽儿飞到西,你画麻雀,我画麻雀,大家都在画麻雀。无怪乎一位本地资深画家说了这样的一句话:“麻雀满天飞”。 在我们生活中,麻雀无所不在,随时出现在我们周围。如果说:艺术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艺术,那么,麻雀出现在许多画家的画中,好像是蛮自然的。 画麻雀的画家我看过一些,其中叫人难忘而且印象深刻的,该说是那位将麻雀画在衣架、木箱、路牌、电竿线、交通灯上,甚至是云朵和彩虹上的画家。他就是叶逢仪。 逢仪的画中,麻雀会说话,它们道尽人间的喜怒哀乐。画家藉麻雀讲述个人对生活的感触和体悟,作品内涵寓意深远,耐人寻味,很有文人画的特质和时代的面貌。像这样的作品,的确是很特别的。 逢仪是一位追求真、善、美的人,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得出来,尤其是那些彩虹上的麻雀作品,更反映出强烈追求美好的一种向往。我们爱把彩虹比喻美好,因为它是难得的。彩虹难得,那是因为它是不可求的,它是无常的。 要看一道彩虹,必得先来一场雨。那我们也无法确保在每一场雨过后都能看到悬挂天边的彩虹。所以,逢仪画家描绘彩虹,丰富了观看者的视觉,具象了欣赏者的想象。 逢仪已成功地为人们画出许许多多的彩虹,让彩虹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让美好留在你我的心中。 麻雀满天飞,要成为满天飞雀中非常的一只,还真不容易呢!也许,看了逢仪的画,你会说:对了,就是这一只。

吴亚鸿/Goh Ah Ang 《黑羽红血》 吴亚鸿作品 从前有一个地方,乌鸦很多,整天鸦呀鸦呀,吵死人了。人们实在无法忍受,因此想尽办法把它们打下来。 有一只被打伤的乌鸦在垂死之际,听到鹦鹉所发出的声音:“好可怜啊!” 鹦鹉会说人话,所以得宠。垂死的乌鸦很努力地模仿,终于学会了这句话。 人们发现乌鸦竟然会说话,因此不但不加以杀害,还为它敷药疗伤,乌鸦活了过来。它被视为稀有的珍禽,住进笼子里,养尊处优。人们暂时不再打乌鸦了,因为鸦是有灵性的生物。 外头的乌鸦知道了,拼命学讲人话。不多时候,满天的“好可怜啊!”、“好可怜啊!”再次撩起人们的厌恶,乌鸦又纷纷被击落地。乌鸦始终是不受欢迎的,因为它丑,样貌丑,声音也丑。 我小时候在巴生长大,没遇见过几个喜爱乌鸦的人。很多外地来的朋友,对于巴生这种通街乌啼、满天昏鸦的奇观觉得不可思议。“这么多的乌鸦是哪里来的?” 据说百多年前,乌鸦从国外被带来充当清道夫。它们总会将街上与四周的食物剩余或垃圾,带到巴生河畔一带进食,保持市区的清洁。然而,日子一久,鸦群的聚居和迅速繁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抗议:“都是乌鸦干的好事!” 巴生的文化艺术风气蓬勃,开埠以来孕育了多少的艺术家。号称文化城的巴生,却有“鸦城”这样的一个‘雅’号,因为一提到巴生,就叫人联想到乌鸦。其实叫“鸦城”也无妨,只是这里的乌鸦却是意味着污浊、噪音和环境的污染,似乎说巴生就是一个肮脏的城市。 《清明寒鸦》 吴亚鸿作品 美学家朱光潜说:“艺术的美、丑和自然的美、丑是两回事。艺术的美、丑不是模仿自然的美、丑所得来的。自然美可以化为艺术丑,自然丑也可以化为艺术美。” 以前的艺术家怕采用丑的题材,创作偏向唯美主义。近代的艺术家比较能够体会化自然丑为艺术美的可贵。荷兰画家冉伯朗喜爱描写老朽,西班牙画家浮勒斯克兹锺意描写残废,雕刻家罗丹尤其喜欢采用丑陋的模型。他们的创作,本质上是将自然丑化为艺术美。 再看看我们身旁的乌鸦,他们有什么美感吗?其实也没有。乌鸦不是好鸟,它们在觅食的时候会破坏农作物,它们扑抓小动物来充饥,甚至偷人类的食物来吃。 虽然如此,《本草纲目·禽部》曰:“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 或许我们应该持有“见其一善,忘其百非。”的观点,仿效乌鸦反哺的慈善。 《子欲养而亲不在》 吴亚鸿作品 乌鸦虽丑,又属禽兽,尚具孝思。我们一生之中,从嗷嗷待哺到懂事成人,有多少时候,我们有尽到孝道,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常常觉得,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行善不能等、感恩不能等、孝顺不能等。“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是很悲痛的遭遇。 很多年前,就想把乌鸦系列画出来,但迟迟都没有动笔,只因多年来,出现在自己笔下的,不外乎蚂蚁啦、壁虎啦、蟑螂啦这些不讨人喜爱的丑东西。再来画乌鸦,恐怕就成了名符其实的丑画家了。但无论如何,乌鸦最终都飞入了我的画中,让我完成了《亚鸿涂鸦》系列作品。 《亚鸿涂鸦》其实也没什么,只是一个在自然丑中追求艺术美的过程。